一、前言

介紹香港人常見的債務壓力來源(信用卡、私人貸款、財務公司高息借款),以及為何「卡數一筆清」「債務舒緩」「破產」成為最常見的三大解決方案。

二、什麼是卡數一筆清

  • 定義與操作方式
  • 適合人群(有穩定收入、仍具還款能力)
  • 優點(簡單、降低利息、整合壓力)
  • 壞處(總金額可能不減少、需良好信用紀錄)
  • 案例:某人用卡數一筆清減輕還款壓力,但需承擔新貸款利率。

三、什麼是債務舒緩?

  • 定義(Debt Relief Program,非正式協商)
  • 與債權人協調延長還款期或減少供款
  • 優點(靈活、成本低)
  • 壞處(沒有法律保障、信用仍受影響、債權人可拒絕)
  • 案例:一名債務人成功透過債務舒緩與銀行協商,月供由 12,000 減至 6,000。

四、什麼是破產?

  • 法律定義(清算資產,解除所有債務)
  • 流程(申請、法院批准、破產管理署接管)
  • 優點(清除所有債務、壓力瞬間消除)
  • 壞處(嚴重影響信用、資產清算、職業限制)
  • 案例:某人因失業選擇破產,雖然擺脫債務,但被限制做會計師。

五、三者的比較

  1. 法律地位
    • 卡數一筆清 → 新貸款,屬私人安排
    • 債務舒緩 → 協商,無法律保障
    • 破產 → 法律程序,法院介入
  2. 影響信用
    • 卡數一筆清 → 輕微影響,仍可保留信用紀錄
    • 債務舒緩 → 信貸紀錄受影響,難再借貸
    • 破產 → 信用毀滅性打擊,長達 8 年或以上
  3. 壓力大小
    • 卡數一筆清 → 減輕利息,供款仍需維持
    • 債務舒緩 → 減少壓力,但不穩定
    • 破產 → 壓力瞬間解除,但代價極高
  4. 適合人群
    • 卡數一筆清 → 有收入、信用尚可
    • 債務舒緩 → 收入有限,但想避免破產
    • 破產 → 負債遠超能力,走投無路

六、選擇建議

  • 若仍能控制債務 → 考慮 卡數一筆清
  • 若收入有限但不想破產 → 嘗試 債務舒緩
  • 若已無力應付、債務金額龐大 → 最後選擇 破產

七、專業意見與常見陷阱

  • 警惕不良中介公司
  • 注意手續費陷阱
  • 提醒讀者先尋求專業財務顧問或律師意見

八、結論

「卡數一筆清」「債務舒緩」「破產」並非一體適用,每種方法都有利有弊。最重要是誠實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,衡量長遠影響,再做出決定。